關燈
護眼
简体
第176章 差距(求訂閱求月票)
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章
    沒等多大會,過來一個四十來歲的男人,可能是讓學車的學員愁的,未老先衰,額頭上面禿一大片,哪怕左右兩邊留長的頭髮使勁往中間疏,還是挺明顯。

    出現這種情況,光頭纔是最適合的髮型。

    不剃光頭,大概也許可能與社會大環境有關。

    社會上,光頭雖然比不上紋身,但也在成爲某類人的標籤。

    如果年輕一點,“勞改”的綽號自然而然就會落在頭上。

    這人過來,略微打量呂冬,問道:“你是……”

    呂冬上前一步,說道:“我是呂冬。”

    這人笑,跟呂冬握手:“我是黃海,你想學車是吧?”

    呂冬聞到濃重的煙味,說道:“是,我做生意,要用到車,想盡快拿個本子。”

    “接觸過?會開不?”黃海問道。

    呂冬想了想,大半實話:“開過拖拉機,玩得挺溜,汽車也接觸過。”

    不說曾經開店拉貨,前陣子在養雞場大院子,他也開過鐵叔的大頭車。

    “行!先報名。”人是交警那邊介紹過來的,黃海很重視:“交完費咱去場裏試試。”

    他頭前走,回頭問:“帶錢沒?”

    呂冬拍了下提包:“帶了。”

    跟着進報名處,呂冬信得過貝向榮,按照正規手續報名繳費,繳納3450塊錢學費,領了理論課本,塞進包裏跟黃海去練車場。

    隔着老遠,能看到不少練車的人,小縣城的交通技校不能指望車有多好,學b本子用的解放141,c本子的小車都是老式的津門大發。

    如今駕照對應的車類就abc三種。

    黃海帶了七個人練車,所用的天津大發不知道哪年產的,油漆都掉了不少。

    這批人可能練了有段時間,黃海不在照常開。

    呂冬略微看一下,六男一女,女的是個四十多的大媽。

    正好,車上有個年輕人下來,黃海示意呂冬:“走,咱上去試試。”

    倆人上面包車,呂冬坐在駕駛位上,沒着急發動,想着曾經學車時的要求,先扣上安全帶,又熟悉駕駛位附近設備。

    曾經開過很多次五菱宏光,但這種老車沒碰過,肯定要先熟悉一下,同時試試手感腳感。

    中控臺佈局倒沒啥特殊的地方,老式方向盤多少有點區別,腳碰到一塊木頭,應該是頂油門的。

    人是介紹來的,黃海難免多說兩句:“開車,首先得注意安全,我教的第一批學員,有倆去見閻王爺了,全是超速不繫安全帶。開車不光要掌握技術,還要有安全意識。”

    呂冬知道黃海說這話是負責任,認真應道:“曉得。”

    黃海說道:“你開過車,先打個火。”

    呂冬踩離合打火,輕輕放下手剎,黃海在旁邊說:“擡離合,慢一點。”

    他腳放在副駕駛的剎車上。

    所謂練過,很多人都有誇張成份。

    呂冬本身協調性就好,又有曾經多年開車進貨的底下,輕擡離合,格外穩。

    老車沒有方向盤助力,有點沉,別的還行。

    天津大發開動,速度不算快,黃海暗自點頭,多年的老教練,這一套動作下來,足以判斷新手熟手。

    可能沒少玩拖拉機,或者在家裏偷偷開車。

    而且還不像一般野路子,自個練熟的那種,往往有各種問題。

    在黃海的指揮下,呂冬圍着大場地繞了一圈,又試了把倒車和進樁。

    按照黃海的要求停車熄火,呂冬漸漸找回當初開車的感覺。

    這一圈下來,黃海感覺介紹人挺靠譜,人沉穩不毛躁,車開的挺好,像個老司機。

    “回去好好看看理論。”黃海叮囑道:“你年輕,記性好,爭取一次過。你隔着遠不?不遠每天下午過來練兩把,得熟悉考試模式,會開不代表會考試。”

    人挺客氣,呂冬也很有禮貌:“麻煩教練了,我每天都能過來。”他摸出盒白將煙,塞到教練手裏:“我有啥做的不對的地方,儘管說。”

    黃海也不客氣,收起煙來,給呂冬張名片:“上面有我呼機號,有啥不懂的儘管問。”

    呂冬下車,提起包出場地,騎上摩托車回市場。

    黃海說的話挺中肯,這年頭駕考跟他曾經考試區別挺大,熟悉考試模式很有必要。

    呂冬還特地問了,雖然有的地方已經開始啓用電腦考試判定,但泉南的一個考場就在青照,仍然是人工判定。

    衆所周知,這裏面的學問很大。

    呂冬沒想過去買駕照,會安安穩穩去考試,卻也不會特立獨行,隨大流就行。

    回去的路上,貝向榮打來個電話,呂冬停車接聽,主要是問他咋樣了。

    呂冬又

    謝了幾句。

    回到市場上,宋娜已經擺好飾品攤子,這會市場上沒人,正坐在麻辣燙攤子後面拿竹籤子穿菜。

    看到呂冬回來,問道:“去哪了。”

    呂冬收好包,洗把手坐她對面,也拿起竹籤子:“去交通技校,報名學車。”

    宋娜問道:“準備買貨車?”

    呂冬用不着跟黑蛋打馬虎眼:“商鋪應該快交房了,我得爲開店做準備,就目前情況看,麻辣燙有不小市場,現在每天營業額最高突破不了兩千的限制,在於攤位規模,一旦開店,顧客可能更多,進貨需要車,我不能每次都麻煩七叔。”

    宋娜又拿根竹籤子穿發好的木耳:“不是倆鋪子嗎?另一個做啥?”

    呂冬說道:“我打算做炸雞漢堡。”

    宋娜沒喫過,卻聽說過:“類似肯德基?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呂冬簡單說道:“我村裏的一個叔,做肉雞深加工,從他那進貨挺方便。”

    “你懂這個?”宋娜跟這年代大部分人一樣:“這東西好像挺高端。”

    呂冬笑,說道:“抽空研究過一些,在它們本國,就普通的快餐,大概跟咱這麻辣燙和滷肉燒餅差不多。”

    他簡單解釋:“咱就做個模仿版的,肯定比他們便宜。”

    宋娜搖頭:“我不大懂這個,這個不像麻辣燙,你沒做過,可得謹慎一點,穩着點。”

    呂冬手腳麻利的穿着木耳:“我曉得,積攢的這點錢,都是好不容易賺來的,肯定不能隨便亂來。”

    說是血汗錢有些誇張,卻也是起早貪黑辛苦勞動所得。

    麻辣燙和滷肉燒餅做了這麼長時間,已經摸清了門道,曾經他就開山寨炸雞漢堡店,也算熟門熟路。

    開這兩個行當的店,風險相對較小。

    “想想,覺得真不可思議。”宋娜回頭看北邊:“這纔多長時間,咱都要開店了。”

    呂冬知道宋娜也在準備開店的事,說道:“你也確定好了?”

    宋娜說道:“我做熟了,瞭解的比較多,做熟不做生。”

    呂冬建議:“再兼帶着做禮品,大學城這地,男男女女送禮物的肯定少不了。”

    聽到禮物,宋娜摸了下胸口,那個黃銅平安扣吊墜,就貼身掛在胸口,她看眼呂冬,圓領毛衣不明顯,歪歪頭,從側面看,隱約見到紅線,笑了。

    “看啥?”呂冬下意識摸脖子:“有髒東西?”

    宋娜收起笑容:“沒啥,覺得你說的對,我在泉南看過類似的禮品屋,學校附近的生意都不錯。”

    呂冬問道:“錢夠不夠?”

    宋娜想了想:“我交了個3萬5的首付,貸款加應急資金我多留點,足夠。”

    這一次背上個銀行貸款,總覺得有個事,不留點錢在手裏,心慌。

    呂冬又說道:“我這倆店想開起來,轉悠動,需要不少錢,有興趣參一股?”

    “你缺錢跟我說,我這邊還有。”宋娜有自個的考慮:“我先把我這個店弄起來。”

    呂冬點頭:“也行。”

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得州,大名鼎鼎的扒雞廠,呂振林、胡春蘭和李會計三個人在接待人員的陪同下,先去換衣間換工作裝。

    雖然也是公家單位,但這邊完成了股份制改革,廠子引進先進生產線,活力十足。

    對於上面專門介紹過來的這一行人,接待人員非常熱情,說道:“我們對生產加工車間的衛生要求非常高,外來者進入必須更換專門的服裝和鞋帽。”

    來參觀學習,當然要遵守主人的規矩。

    一行人換上衣服,進入扒雞生產加工車間,雖然車間仍然需要大批量手工勞作,但流水線的標準化生產模式,比傳統的土竈手工作業效率高太多了。

    清洗、烹製和真空包裝車間,一趟走下來,呂振林和胡春蘭真正看到了小作坊與大工廠之間巨大的差距。

    一天參觀下來,回招待所喫飯的時候,呂振林問道:“春蘭,你覺得咱們的滷製品,能不能用標準化的工業流程進行生產?”

    胡春蘭今天除了看,就是在琢磨,說道:“三叔,能!其實咱也是流水線生產,只是全程手工,效率低。”

    呂振林說道:“在這邊多留幾天,多學點東西回去。”

    胡春蘭實話實說:“咱文化不行,年紀也大了,記不住東西,一時半會學不會。”

    李會計接話:“不看不知道,咱那邊缺人,缺高端人才。”

    呂振林濃眉如劍:“纔剛起步,想吸引人才難,等咱規模做大點,肯定能找到人,公家單位這麼多下崗的,撒開網試試。”

    胡春蘭又說道:“得結合咱那邊實際情況,每個地方的滷煮方式不一樣,就像得州扒雞,跟咱的做法就不同。”

    呂振林說道:“咱們一步步來,步子不能邁的太大。”

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