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燈
護眼
简体
第六卷 漢唐雄風 三九章 人才難得
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章
    李易爲了周長興的加盟,可是準備了足夠分量的籌碼。品書網 .

    他繼續說道:“我們馬要在海建設一個超級紡紗廠。不算土地,預計投資400萬兩白銀。你以你的廠子入股,還有你本人,佔股百分之二十,以後這廠子經營全歸你做主。別人概不干涉。你看如何?”

    佔股百分之二十,那是40萬兩白銀了?自己作坊李易估價很準,成本是8萬兩白銀,其實也多算了。關鍵以後作坊面臨的是倒閉,還怎麼值那麼多銀子?何況人家不要裏面佔大頭的土地房屋呢。

    這樣算自己的作坊也值不了多少銀子了,李易給自己40萬兩銀子的股份,這溢價35萬兩以,爲了自己一個人?自己也太值錢了吧?怎麼以前自己不知道?李易投的這餡餅也太大了,讓周長興算了半天的糊塗賬。關鍵是那幾十萬人的大廠子要歸自己管理,這。。。。。。這有點兒像做夢。

    周長興遜謝道:“周某何德何能,值得您這樣垂青。真不敢當啊。”

    李易暗笑。他的帳當然和周長興不一樣算法。

    周長興的作坊,如果按正常狀態,每年盈利是兩三萬兩白銀。想買這個廠子,絕不是出8萬兩白銀可以。恐怕要溢價到20萬兩白銀。

    這裏最關鍵的,其實是周長興這個人!

    十七世紀什麼最重要?當然是人才!爲了周長興這個人才,李易覺得拿幾十萬兩白銀值。他可不想把紡織業一個最大的下金蛋的雞,交給庸才來管理。

    李易對周長興道:“未來紡紗廠將建在吳淞江口,可以借吳淞江和長江的黃金水道,建立進貨和銷售絡。還有最廉價的幾十萬勞動力可用,萬事俱備,只欠東風。只要再有周老闆這樣的管理纔來做廠長,世界最大的紡紗廠面世了。周老闆可願意共襄此舉?”

    周長興沒有應聲,卻皺眉思索起來。

    李易饒有興趣的看着周長興。

    他給周長興畫的這個餅,不可謂不大,可是這個人卻沒有立刻答應,而是沉思起來,這讓李易對周長興不由得高看一眼。

    這是一個謹慎的人。

    有句話說得好:衝動是魔鬼。後世形容這樣一類人,叫“三拍”型管理者。

    決策者一拍腦門:“誒,我覺得可以這樣辦。”執行者一拍胸脯:“放心,我馬去做!”結局是搞得一塌糊塗,最後一拍大腿:“誒呀,當時不如不幹了。”

    無論做官或者經商,都最怕這種衝動。

    可能有人覺得,不是有熱情,有衝勁兒好嗎?那是指那些一無所有的人,反正光腳不怕穿鞋的,咋折騰也沒什麼大損失。

    已經打拼出了一片天地的人,萬萬不能再有衝動的決策,否則失敗不過是早一天晚一天而已。

    周長興思索良久,纔對李易說道:“我覺得這個作坊。。。。。。哦,您叫工廠。我覺得這個工廠很難經營。依我的能力,真的做不好這個廠長。”

    李易不由得再次高看一眼周長興。

    這個人沒有被自己描繪的美好前景迷惑,還是看到了這裏的難處。

    李易道:“周老闆不妨說說難在何處。”

    周長興道:“我相信您的資金實力,又有廉價勞動力,不是周某誇海口,2000人的作坊,周某能管理好。20萬人的工廠,雖然周某沒聽說過,也沒見過,可是周某自信一理通百理通,也能管得好。”

    周長興頓了頓,望向李易,李易知道他要說難處了,點了點頭,示意他說下去。

    周長興繼續道:“這廠子難難在規模太大了。整個江南的所有作坊加起來,恐怕也不如這個規模。您不會打算把江南的紡紗作坊都逼破產吧?不然憑空多了您這個空前大廠,這棉花供應是第一個難題。因爲您說您這個紡紗機效率要再高五倍,那不是至少需要現在棉花產量10倍以,才能供應這個工廠的需求?巧婦難爲無米之炊,這棉花來自何處?”

    周長興見李易並不反駁,只微笑點頭鼓勵自己繼續說下去,索性竹筒倒豆子,接着說個徹底:“再一個難處是,算您解決了棉花問題,可是您產出了大量廉價的布匹,大明市場需要量大了十倍,這布賣給誰?有了這兩個難處,我覺得您建萬人大廠,是潛量了,工廠規模再大,根本行不通。”

    李易道:“周老闆想的周密,說得都對。我給你解開這裏的疑惑。這第一,您覺得現在這棉價,是紡紗利潤高,還是種棉花利潤高?”

    周長興道:“對於現在的紡紗作坊來說,如果價格維持下去,當然是種棉花利潤更高。更何況您這工廠一建,這些作坊根本沒有活路呢。”

    李易道:“雖然我不是什麼救苦救難的菩薩,卻也不是不給這些作坊主留活路的人。我打算的是:凡是願意把作坊賣給我們的,我們按市價收購他們的作坊,他們可以購買臺灣的土地來種棉花,棉花我們按現在的價格收購,可以簽訂收購合同。

    這一次移民一樣每人十畝地的標準。每份保險單限制在5000畝規格,也是8000兩銀子。這種小保險單,是爲了避免小作坊主付不起保險金設定的。這樣小作坊主不用破產,我們也有了穩定的棉花供應。”

    “哦,我明白了。”周長興恍然大悟道:“原來您把棉花價格提得這樣高,是爲了動之以利,讓這些人主動去給您種棉花。高明!佩服!”

    李易道:“我們這廠子一建,必然會讓大批小作坊倒閉。我這也是給這些人一條出路。”

    周長興道:“臺灣聽說很熱,作物是一年兩熟吧?這些人5000畝地只出8000兩銀子買到手,真是賺着了。雖然還有一些災民安家費用,也是沒幾個錢的花費。我聽說第二年這保險費減半,您這保險收費相當於張居正大人的一條鞭收費法吧?看着收費高,可是這一樣,再無其他費用。百姓的負擔還是大明減少了許多。

    而且這收費還是土地產出的保險。農民萬一發生天災,您都不用考慮救災,直接由保險公司賠付,這手段委實高明。大明的苛捐雜稅不下千種,現在農民不堪重負,逃亡奔命的越來越多,您這是世外桃源,我現在都想不幹紡紗作坊,也趁這個機會,種棉花去。”

    李易笑道:“誰去種棉花,我都歡迎,獨你不行,這當世第一大工廠,沒你這樣的管理高手可不行。”

    周長興提醒道:“大人還沒說這紡紗廠的銷路呢。”

    李易道:“這紡紗的銷路第一在大明,大明各省家庭織布作坊多得是,我們的紗他們自己紡的便宜,他們自然會買。”

    這個時代,多數家庭自耕自織,爲什麼《老子》說“雞犬之聲相聞,民至老死不相往來”,是每一個家族都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。

    家族家長是國王,可以處理大事小情,甚至決定族人的生死,政府一般是不會干預這宗族管理制度的,宗族本身是農業化社會的生存基礎。

    每個家族都是自己種地自己喫。自己織布自己穿。完全是萬事不求人。

    後世分工明確,一個人只做這個社會某一樣工作,身穿的用的,哪一樣自己生產?這需要社會有更緊密的分工協作。

    明朝正是封閉的小農經濟,向分工協作的資本主義經濟過渡的時代,如果海紡紗廠的棉紗,農民自己紡紗便宜,那農民會放棄自己紡紗,轉買現成的紗來用。畢竟誰也不會跟錢過不去。

    周長興點頭認可道:“這個市場不容小覷,確實很大很大。”

    李易接着道:“還有更大的市場:以後我們的遼東,不適合種棉花,500多萬人口是不是需要買布做衣服?臺灣種棉花賺夠了利潤,誰還會自己做紡織?安南水稻一年三熟,種地都忙不過來,會自己紡織?

    安南我可打算移民千萬以人口呢。這開荒團的市場夠大吧?其實這不過是市場的冰山一角,這便宜衣服,朝鮮需要不需要?蒙古需要不需要?日本需要不需要?西方需要不需要?。。。。。。這世界很大很大,不用說咱們這個工廠是今天這樣規模,是再擴大幾倍,也有無限的市場。”

    什麼叫望高山而仰止?周長興覺得有這種感覺。自己原來的視野,看的是江南,其實還可以放眼大明,放眼世界。這是格局。自己雖然自命不凡,可是這格局和李易,差距不可以道里計。

    周長興明白,這些便宜布匹,賣到哪,哪的紡織業會崩盤。可是那和自己有什麼關係?在商言商,他從不會因爲自己多賣貨會影響別人生意,憂國憂民的把自己的作坊縮小規模。

    他早明白:這個世界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,你不夠強會被人吞掉,更何況自己國家有了種棉花的退路,以後接連倒閉的是別的國家的棉紡織業呢。咱不額手相慶,也用不着杞人憂天。

    聽明白了這些關節,周長興終於放下了包袱,熱切的望着李易:“聽君一席話,勝讀十年書,這話看來真的不假。大人高瞻遠矚,非我輩能及。我願意追隨大人,把紡織業做大做強!”

    /44/4ml更新最快的小說站!

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