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燈
護眼
简体
第七卷 誰主沉浮 第三章 大明朝議(第1/2頁)
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頁
    平定安南的消息,隨着《華日報》,飛遍了大江南北,黃河下。 .

    許多讀書人在興奮,感慨,在疑惑:半年滅一大國,這漢唐雄風可是又回來了?

    萬曆帝也是又驚又疑,兼且還有一些喜。滅了安南,第一是祖宗未了的心願,雖然不是自己滅的,可開荒團不也是大明子民嘛。第二,則是既然安南已經滅了,移民可以成行了。這些災民是不穩定因素,萬一揭竿而起,那釀成大禍了。

    可是這是真的嗎?金殿他還是提出了疑問:“自李易發佈滅國令至今,不足半年,這安南滅了。這能是真的?各位愛卿,別是李易有什麼圖謀打算,弄個障眼法吧?”

    都御使李鋕道:“萬歲,這臘月十八,是受降儀式,有安南四國國王出面呢,怎麼假得了?”

    萬曆搖頭道:“國王出面那是真的了?隨便弄幾個人假扮,不搪塞過去了?”

    李鋕道:“這報紙寫得明明白白,算安南人好搪塞,還有葡萄牙總督,帶領600洋人投降呢。這個做不得假。”

    萬曆默言不語。

    萬曆帝心裏也是矛盾。李易獲勝,對他肯定有好處。

    這幾年,這天災層出不窮,御史們今天讓他檢討,明天讓他悔過,好像天災全是他的錯,他不是老天爺的兒子嗎?

    結果什麼陳芝麻爛穀子的舊賬都翻起來,他是又被批又檢討。罪己詔也不知道下了多少道。祭天祭祖祭神仙,可是老天不開眼,一樣災禍不斷。

    萬曆真想聲明:我是我媽的兒子,不是什麼老天爺的兒子!

    可是他不敢,天子得有天子的樣子,這是天子該說的話嗎?

    萬曆帝一張嘴,辯不過大臣們百張嘴。

    後來自己不朝,反正朝自己也說的不算。可是不朝又成了自己的罪狀,這不是你們逼的嗎?什麼事都給你們做,我不管了也不行嗎?

    至於我喜歡和誰牀,都是我的個人私事,你們御史居然監察到我被窩裏了。再說現在年紀大了,沒精神頭天天干那事兒了,你們還咬着以前事兒不放。這是不是有些過了啊?

    可是他鬥不過這些大臣。

    他一下旨罷免哪個大臣,羣臣一起抗旨。這才叫聖旨不出紫禁城,都變成了旨。

    換句話說,他的聖旨基本出宮屁用不頂。唯一能說得算的地方是紫禁城裏。這樣皇帝當得還有什麼意思?

    誒?萬曆想起一事,問道:“這次受降儀式李易還邀請各國君主觀禮,可會有國君應邀前去?”

    方從哲道:“這個可不好說。現在李易的船隊冬季也往返天津、大連和海之間,大連可是不凍港。營口港也鑿冰開出海路,雖然不能大規模行船,小船隊還是無礙。說不定北方的哪一個去了。”

    萬曆帝轉過話題,又問道:“聽說海李易又追加不少投資,建得京師還闊氣?”

    方從哲道:“這可看怎麼說了。如我們京師,內城外城,城牆雄偉,護城河水深六米,他們沒有。”

    萬曆帝道:“我怎麼聽說海用黃浦江和長江做護城河,四周屯紮了黃浦軍校、海軍艦隊、保安公司、警察,立體佈防做城牆,是世間最堅固的大城呢?”

    方從哲道:“城牆是城牆,護城河是護城河,那些大話都是浮而不實,真有攻打海的,長江和黃浦江都成了通衢大道,哪能起護城河的作用?”

    萬曆帝道:“不過聽起來可是壯闊得很。可惜我是沒機會看到了,這京師是給我修的牢獄,一關是一生啊。”

    方從哲立刻劇烈的咳了起來。萬歲這話可說的不得體。這話作爲一國之君,斷斷不能說。

    可是,萬曆這一生,本是離經叛道的一生,現在被李易刺激,忽然轉了性,經常朝,已經該知足了,還能要求他別的?

    國的象棋,形象的道出了王的可憐。一個四九城,是困住他的枷鎖。終其一生,也只能在這個小天地裏打轉。

    像康熙、乾隆那樣六下江南的,實在太少有。正因爲少有,才被後人附會了無數傳說,給後世的影視創作,提供了無數素材。

    明朝皇帝,可沒人慣這個毛病。想下江南,也是想想罷了。

    李鋕道:“萬歲可不能動遊歷之念。萬歲一動,萬人隨行,靡費巨大,實在有傷國體。”

    萬曆道:“朕也可以輕車簡從,回南京都城看看總是可以的吧?”

    這一下大臣們徹底明白了,萬曆這是真動了下江南的心了。

    按理說,南京纔是正牌的都城,京師不過是陪都。可是這一陪百多年,京師早已經轉正了,南京不過是個名義的都城。想去看這個都城,是想逛江南。

    不過一想這萬曆,10歲從事皇帝這個職業,到現在一干是46年,雖然說是富有天下,可天下什麼樣子,他卻不知道。也真是可悲。

    普通人幹一個職業幾年,往往膩了,想着跳槽,換換工作環境呢。萬曆卻沒有這個資格。也真是夠鬱悶的。不過鬱悶歸鬱悶,你想離經叛道,那是萬萬不能。有這麼多大臣看着呢。

    李鋕道:“萬歲坐擁十三省廣袤國土,是定江山的膽,怎麼可以輕動?”

    萬曆道:“李易也有了很大地盤,現在海外知道的拿下了安南,不知道的,還不知道有多大呢。情報不是說李易有許多軍隊,出師海外了嗎?李易還不是江南塞北,想去哪去哪?聽說還常常是孤身一人行走?”

    禮部尚書何宗彥道:“李易能安然行走,還不是萬歲治民有方,四海昇平。。。。。。”

    萬曆道:“何尚書,你作爲一個讀書人,在這災民遍野的時候,說這話不臉紅?你不臉紅,我也臉紅。”這一句,真讓何尚書臉紅了起來,這馬屁拍到蹄子了。萬曆看何尚書的囧樣,也不爲己甚,說道:“不談這個事兒了,還有奏議嗎?”

    大家知道,萬歲這是煩了,想退朝了。可是正事沒辦呢。

    兵部尚書黃嘉善出班跪倒道:“萬歲,臣有本啓奏。今年遼東將士,糧草不濟,冬衣不濟,餉銀不濟,眼看過年了,軍心不穩,再不撫軍,很可能會出大事。”

    萬曆不樂道:“什麼大事?莫非這些兵想造反不成?”

    黃嘉善道:“萬歲忘了遼東礦稅釀成的兵變?”

    萬曆一下無語。

    當時他派了太監去遼東,橫徵暴斂,多城士兵鼓譟譁變,最終朝廷費了巨大財力,才平息此事。如今舊話重提,也讓他心下一驚。

    黃嘉善繼續道:“如今這些軍卒恐怕不會從京師要糧草了,把他們逼急了,恐怕他們會學遼陽,直接去投了開荒團。這事可不可不防。今年開荒團的糧食,多得堆成了山,實在沒地方放,只能餵豬。我們的士兵卻餓着肚皮。老臣多次表,不見萬歲批覆,現在再不籌措糧餉,恐怕這一過年,遼東會有許多城,不再是大明的了。”

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