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燈
護眼
简体
第八卷 當時明月 十六章 鹹魚翻身(第1/2頁)
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頁
    “六安瓜片?”潘作相有些疑惑,轉而欣喜道:“這茶確實產自六安州,展開又形似瓜子。!少師大人起的這名字大俗大雅,高啊!以後這茶乾脆叫六安瓜片了!”

    李易最早知道這六安瓜片,是看《紅樓夢》的時候,發現大美女妙玉喜歡喝這茶。後來自己買了品嚐,發現過於苦澀,也不再喝這茶了。

    明代茶評說這茶“不能髮香,而味苦,茶之本性實佳”,是很客觀的評價。至於後世機制茶盛行,把六安茶也搞得甜香起來,那是後話了。

    六安瓜片的名字最早出現在清朝,明朝時候這茶還籠統的叫齊山雲霧茶,李易哪知道。他以爲六安瓜片這名稱古已有之呢。如今看潘作相的樣子,李易才疑惑道:“這茶不是名茶?”

    潘作相嘆氣道:“誒,那得看怎麼說。前些年,咱們錢塘茶學家許次紆著《茶疏》,說‘天下名山,必產靈草,江南地暖,故獨宜茶.大江以北,則稱六安。’六安這個地方是出好茶的。本朝弘治首輔李東陽也寫了七律贊六安茶:‘七碗清風自六安,每隨佳興入詩壇。纖芽出土春雷動,活火當爐夜雪殘。陸羽舊經遺品,高陽醉客避清歡。何日一酌霖水?重試君謨小鳳團!’奈何這茶太苦澀,雖然回味甘甜,世人還是不喜。價格不來不說,也不好賣,真愁死人了。”

    李易怪道:“六安茶好賣不好賣,與您這松江知府何干?”

    潘作相苦笑道:“不瞞大人,我膝下女兒不少,卻無子。我兄有一子,名喚潘奕,才學過人,年不到三旬,已經實授六安知縣了。這孩子我自小視若己出,可惜六安地貧,只適合產茶,價格卻連江浙茶一半都不及,地又不適合種莊稼,百姓苦不堪言,走死逃亡。這六安知縣做不好,以後仕途也不要想着寸進了。”說着又重重嘆了口氣。

    李易也跟着感嘆。倒不覺得沒到三十歲,做了知縣有什麼了不起。開荒團裏的將軍,有幾個過了三十的?算大海,也有許多年輕人當權。

    李易感嘆的,是這後世國十大名茶之一,沒想到居然在明朝如此落魄。李易品了口茶,眼前忽的一亮,道:“如果能保證六安茶和江浙茶品相差不多,也不用半價,江浙茶降價三分之一吧,有多少儘管送往海,我都收了。”

    潘作相忽聽李易說這話,目瞪口呆道:“您。。。。。。您。。。。。。您收這麼多茶?六安出產怕不有幾十萬斤茶,您都收得下?您是戲言吧?”

    李易笑道:“當然不是戲言。你讓你侄子安排人到海,找李勝仁,可以簽下收購合同。”想了一想,又對潘作相道:“麻煩您給我紙筆,我還是寫個條子吧。”

    潘作相趕緊讓人呈紙筆,李易刷刷點點,寫道:“李勝仁:六安茶品相和江浙茶差不多,依江浙茶價格三分之二全部收購,指定爲海軍專用茶。令所有海軍將士,以後每天必須飲茶!——李易”

    潘作相拿到這字,嘴脣翕動,終於站了起來,離席整衣,給李易深施一禮道:“多謝李司令,您可是六安大恩人,是我們潘家大恩人,以後但有差遣,我潘某能盡力的,一定別無二話。”

    李易搖頭道:“潘知府,其實這事是我佔了便宜。六安茶本不錯,我是給士兵添個福利,舉手之勞而已。”

    李易不想給潘作相詳細解釋海軍缺乏蔬菜,必須通過茶補充維生素的道理。不過崔秀這些人都聽他講過這個道理。反正是必須喝茶,六安茶又好又便宜,何樂而不爲呢。

    可是潘作相不這樣看,他覺得李易救了他的侄子,是救了潘家。他侄子年輕,能實授知縣已經了不起了。想實授到富裕縣做知縣,那可不是他能疏通得了的。李易爲了他一個疑難,居然讓幾十萬海軍將士喝茶,這得多消費多少錢。李易再是財大氣粗,那還是給了潘家天大的面子。誰不知道,這樣龐大的交易額,潘家不用過於貪鄙,略微出手,是利潤驚人。所以還是再三遜謝。

    李易道:“其實許多事都是轉換個思路,自今以後,這六安瓜片皇帝女兒不愁嫁了。咱們現在只需多想一想,打開思路,估計這工人失業的事情,也不難解決。”

    這時王少東接道:“少師大人,我也琢磨很久,這事其實也不是沒有法子。”

    潘作相聞言一喜。這王少東精明無,說不定真有好主意,趕緊追問道:“什麼法子?快說說,萬一行得通,松江亂局可平定了。據我所知,你們三大家年前商量了許久,都不想做這織布生意了吧?”

    王少東站起給潘作相行禮道:“給大人添麻煩了。現在我也不瞞大人,咱們松江織染商會,年前商議了許久,覺得我們不像官辦織染局,有管家採購,沒虧只有賺。我們被海周長興擠垮,只是早一天晚一天而已。等待破產,不如自己早早結束,還能全身而退,落個過日子的本錢。所以關門大吉,我王少東不過是先行了一步,那些家也肯定會跟來,不會開業了。”

    潘作相臉色更苦。這織染業松江直接從業人員過10萬。間接的還有幾萬人。如果織染業垮臺,松江徹底完蛋了。這噩耗再次被證實,潘作相剛纔侄子得救的喜悅已經蕩然無存,換做對自己前程的擔憂了。

    潘作相問道:“這樣多人失業,你還說有辦法?什麼辦法可以拯救這十多萬人?”

    王少東道:“這辦法沒有李大人的支持,無論是誰,都行不通。”

    李易苦笑道:“你如果讓我下令海紡紗紡織都停業,這個我也不能幫你了。”

    王少東道:“豈敢。在商言商,海這樣的先進設備,早晚會出現,出現了,會要了我們這些老廠子的命。我們現在後悔,失去了用紡機換棉田的機會。現在我想的主意,卻不是讓海暫時不賣棉布,或者提高價格,讓我們苟延殘喘。這管用一時,不能管用一世。畢竟治標不治本。我說的不是這個意思。”

    李易道:“那好,你說說看。”

    王少東道:“古人說:東南形勝,錢塘自古繁華。這繁華其一是交通方便,買賣興隆。其二是漁業鹽業發達,讓這些海邊的人起碼不愁喫穿。現在做生意走動跑西,用不了幾個人。但是操持我們老本行,醃製鹹魚賣,可是一本萬利的生意。如果男人可以去江口和海里打魚,女人負責收拾這些打回來的魚,醃製成鹹魚,那發達了。河魚雖然幾錢一斤,鹹魚是十幾,幾十一斤了。海那麼大,魚那麼多,用的男女勞力沒有限,利潤還高。”

    李勝青道:“鹹魚那麼難喫,爲什麼賣那麼貴?這是什麼鹹魚翻身?”

    潘作相笑道:“鹹魚翻身是因爲那不僅僅是魚,還是鹽啊。現在內陸官鹽幾百都是尋常價格,平民百姓家一家喫不起了,算私鹽,也百。平民百姓花幾十買條鹹魚蒸熟,每頓喫一點當做喫鹽,能糊弄一個月,這鹹魚價格當然貴了。不過這生意還真的只能靠李司令支持。”

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