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燈
護眼
简体
第十卷 吳鉤在握 七一章 老將杜松
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章
    楊鎬這一問,羣臣幾乎都情不自禁,偷偷的在心裏問候了一下楊鎬的女性先人。 .

    你說你楊鎬覺得陛下聖明,讓大家表達不同意見,大家能說什麼?說陛下是糊塗蛋?這不是坑人嗎?

    萬曆帝這兩年身體大好,開荒團把遼東和災民這兩大糟心事接了手,讓他精神一振。尤其李易當年進京,幫他大賺了一筆銀子,讓他手頭充裕,更讓他心情大好。居然開始朝親政,威權日隆,誰願意觸這黴頭?更何況這諡號又不是自己家出的,於是雖然腹誹,表面誰也不再反對,立刻來了個冷場。

    楊鎬見衆人無語,更是得意洋洋道:“陛下這手棋着實妙。您給李勝石加官進爵,李易卻不能反對。反對了,冷了衆將的心。李易手下活着那些將軍,咱們加封會引起李易反彈,可死了的他李易說不出什麼。人死爲大。這讓李易啞巴喫黃連,有苦說不出。陛下聖明啊!”

    萬曆帝也覺得自己聖明,脣邊也浮起得意的微笑。

    方從哲自皺眉,暗道:“給死人追封,能噁心到李易?除了讓民心更傾向開荒團,真看不出有什麼好處。”

    不過方從哲不會開口。他今年已經兩次奏章請辭,希望回故里頤養天年,都被萬曆帝拒絕。他已經是七十歲的人了,早看明白了大明日暮途窮,開荒團如日天。哪還願意摻和間做惡人?

    更何況他的兒子方魁和李易交好,這兩年在海如魚得水,生意做得紅紅火火。

    方從哲位極人臣,看透官場黑暗。早不願意子孫再趟渾水。去年他不成器的長子方世鴻,**惹出了人命官司,引起御史彈劾,更讓方從哲懶得管朝是非。

    方從哲這百官領頭羊不開口,其他人也做悶口葫蘆,朝堂成了萬曆帝和楊鎬的相聲表演專場了。

    這樣場面萬曆帝司空見慣,多得是招法對付。

    萬曆帝立刻對何宗彥道:“既然各位愛卿沒有異議,何愛卿立刻着辦,退朝!”說罷揚長而去。

    本來何宗彥還有話說,可張了張嘴,最終什麼也沒說。

    現在這形勢,開荒團日益做大。大明朝廷疲弱,再是忠臣,也要琢磨着給自己留點兒後路了,爲這個事惱了開荒團不值得。於是最終李勝石被追封一品鎮國將軍,諡號“忠武”。

    有了這追封,原來的烈士陵園不符合李勝石的封號了。於是大興土木,烈士陵園開始了新一輪擴建工程。包括通往陵園的道路,都要重新按制整修。

    不過凌雲的時間緊,雖然不反對大明的主動示好,可表示希望儘早入土爲安。最終何宗彥退了一步,先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儀式,建設工程壓後進行。

    大明和開荒團一起舉行的安葬儀式,定性了李勝石民族英雄的地位。社會各階層,初一十五,各種節日,拜祭的人絡繹不絕。

    大明武將的地位是卑下的。哪怕是戚繼光、俞大猷這些抗倭英雄,也沒有獲得什麼殊榮。李勝石徹底改變了這一現狀,這讓大明書生想投筆從戎建功立業的人一下多了起來。

    當然,這個從軍可不是到大明那個混日子的軍隊,而是去開荒團的黃浦軍校。

    可黃浦軍校門檻已經高了,趕去海的書生們又不願意這樣打道回府,許多人轉身投考幹部學院,這讓李勝禮心花怒放,總算不再愁生源問題了。

    現在報紙,風花雪月的字很少,幾乎都在評議軍事。一時間涌現了不少軍事專家。

    這些軍事專家通曉軍事,總能答疑解惑,分析起來頭頭是道。尤其一個叫杜松的,更是出盡風頭,成爲許多報紙特邀的評論員。

    這個杜鬆了不起的地方在於常能結合山川地理,分析開荒團各軍動向,事後證明,雖不亦不遠矣。

    杜松萬曆帝有印象。

    這個人據說很能打,蒙古人叫他杜太師。

    蒙古人這樣叫,倒不是杜松真做過什麼太師。而是在蒙古人心目,太師是最大官職,也應該是最厲害的人。他們覺得杜松應該是太師。

    萬曆帝對這個杜松精於軍事的說法也有耳聞。可惜據那些杜松司稟報:這個杜松是一勇之夫,大字不識一籮筐,難當重任。

    所以在1615年,杜松最後一次被啓用,和蒙古人廝殺後解甲歸田了。

    自古以來做官都有訣竅,清廉如海瑞的,能混個市長當已經是機緣巧合,恰好適應了政治鬥爭需要才位。大明有作爲的青史留名官員,如張居正、戚繼光之流,哪個也不是清正廉明之輩。

    不會斂財,不會送錢,怎麼能步步高昇?杜松是這樣一個空有武藝,沒有情商的可憐人,被那些司坑得一塌糊塗。本來是韜武略都有所長,結果傳到萬曆帝耳朵裏,卻是一個只懂砍殺的匹夫。

    女真人崛起後,遼東局勢徹底糜爛,沒有可戰之兵,沒有敢戰之將。這時朝廷也曾有人提議,讓這個杜松去守山海關。

    可惜不等萬曆帝批准,開荒團進軍遼東。至此以後,大明邊境逐漸消停下來了。連林丹汗,也無聲無息了。

    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怪現狀:一方面是開荒團南征北戰,一方面是大明馬放南山。

    大明周邊敵人被開荒團逐步清空,由四面楚歌,變成了只有一個需要警惕的敵人,這個敵人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。

    萬曆見開荒團實在是尾大難掉,乾脆破罐子破摔,不但不增兵,反倒大規模裁軍。這個能打的杜松,也徹底淡出了萬曆帝視線。

    現在萬曆帝看了杜松的一些軍事評論,感覺這個人很有見地,不是奏章所說只知道打仗的粗鄙人物。章寫得雖然不是妙筆生花,也通字順。萬曆帝不禁苦笑:看來是這杜松不會逢迎級,才影響了一生前程。

    看到杜松可悲的遭遇,萬曆帝嘆息一聲。這真應了韓愈《馬說》裏的一句話:“千里馬常有,而伯樂不常有。故雖有名馬,祗辱於奴隸人之手,駢死於槽櫪之間,不以千里稱也。”

    大明埋沒的人才太多了,李易這樣的天縱之才,不也硬生生被從朝堂排擠出去?

    假若當時放手重用李易,說不定大明國泰民安,四夷賓服,興之世到來了。

    可結果呢?這些狼心狗肺只知道維護個人利益的大臣們,還是趕走了李易。這還是李易命大,不然早被這些大臣算計,成了一抔黃土了。

    自己這些大臣,外戰外行,內鬥卻內行。書讀的都不少,滿口仁義道德,一肚子男盜女娼,自己是太知道這些人的德行了。

    可惜現在國家無事,萬曆帝雖然經常看杜松的軍事評論,很欣賞這個人。可杜松既然不適應官場,那隻好繼續做他的軍事評論家,沒有用武之地。

    萬曆帝不知道:這個軍事評論家杜松,此刻正在李易的會客室。

    杜松今非昔,隨着每天讀報,逐漸悟出許多做官的道理。於是他走了李鋕的門路,希望通過李鋕這個李易面前的紅人引薦,拜見李易,尋求一個進的機會。

    李鋕原本的性子,當然看不這個赳赳武夫,不會理睬這個要求。可是他聽說過杜松善戰的威名,知道當下李易正在用人。這個杜松雖然沒什麼錢財奉,但拜見自己的時候態度恭謹。本着爲李易蒐羅人才的心思,寫了一封舉薦信。

    杜松拿着這信,先到天津見了李勝儉。李勝儉沒聽說過杜松名號,不過李鋕的面子大,李勝儉不敢耽誤,於是開了路條,讓杜松到營口拜見大師兄。

    李易當然知道這歷史,謝幕演出最悲情的杜松。薩爾滸之戰,杜松頑強作戰,難逃敗亡命運,送了性命。雖然歷史書都埋怨總指揮楊鎬,可這杜松,也有輕敵冒進的毛病。

    不過在那個時代,戚繼光、俞大猷、李成梁這些名將已經不在。山無老虎猴子稱大王,杜松肯定是大明最拿得出手的將軍。

    現在李易打量着杜松,四十多歲,身材魁梧,臉色黝黑,難怪外號叫杜黑子。

    李易笑問道:“杜將軍,不知道你找我有什麼事?”

    李易現在可不是求賢若渴,見了史書裏的名將,倒履相迎。李易現在信任的是自己的一幫師弟。他覺得受過現代軍事教育的師弟們,纔是最好的將軍。杜松已經是過去式了。自己能抽時間見杜松,已經是很禮賢下士了。

    杜松對面前這個年輕人,可不敢託大。恭敬回道:“李司令,杜某賦閒在家,一介百姓,可不是什麼將軍。我來這裏,是想走個後門。”

    “哦?”李易有些好:“什麼事情需要杜將軍走後門呢?”

    杜松道:“杜某一聲好武。可是李司令您的火槍大陣,步炮協同,杜某聞所未聞,見所未見。杜某當時軍也有火槍火炮,可是和您的部隊裝備的火槍火炮,差距太大。杜某雖然落伍了,可還不死心,想進黃浦軍校做個學生,學習先進戰術,正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。”

    李易問道:“黃浦軍校你可去過?”

    杜松道:“去了兩次,奈何杜某年齡不符合要求,都碰了壁。李司令能否開一特例,讓杜某進軍校學習,萬一學業有成,說不定杜某還有機會和年輕人一起征戰沙場,爲華民族出力。不知司令能答應否?”

    /44/4ml更新最快的小說站!

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