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燈
護眼
简体
453 馬拉特聯盟
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章
    大明20年1月,李察終於等來了10萬氣運幣的稅收

    理所當然的,又一輪擴軍開始了

    現在明國雖然財政糟糕,但近衛軍的數量卻很少,只有兩萬多人,而且近衛軍還是不拿軍餉的,以明國的體量完全可以翻個幾倍。

    至於火炮,李察並沒有擴編,仍然只保留原本的40門6英寸榴彈炮和30門6磅騎兵炮。

    原本的10門康格里夫火箭彈發射架因爲使用次數過多徹底報廢掉了,因此李察不再使用康格里夫火箭彈。

    在使用質量上,這玩意跟火炮根本沒有可比性,也就射程遠一些,對敵人的士氣打擊大一些而已。

    現在李察已經摸清楚了全面戰爭系統各個火炮對自己的用處。

    遠征過程中,最好用的無疑是6英寸榴彈炮和6磅騎兵炮。

    最大的優勢在於運輸方便,炮彈運輸也省時省力

    那兩門20磅獨角獸攻城炮可是讓李察鬱悶了很久,運送到前線消耗的人力和物力是一個恐怖數字不說,運送專屬的大型炮彈也非常困難。

    運送6磅重的炮彈跟運送20磅重的炮彈完全是兩個概念,特別是在遠征的時候

    所以,現在李察連12磅野戰炮都懶得招募,以系統近衛軍的戰鬥力,就算敵人佔據火炮優勢,也可以用步兵硬衝上去,再強大的火炮也扛不住悍不畏死的步兵衝鋒

    相對於火炮和供應火炮遠征的成本,李察更喜歡招募大量的近衛軍步兵進行遠征。

    隨着對外擴張的距離越來越遠,李察考慮軍事遠征的因素不再侷限於火炮的威力等單方面數據,而是將後勤作爲非常重要的指標,這也是李察致力於發展海軍奪取制海權的原因。

    不過馬拉特聯盟仍然停留在冷兵器時代,雖然通過外購等途徑馬拉特聯盟的部隊也有一小部分裝備了火槍,其中還能看到原始的仿製火炮,但那種火炮笨重不說,威力還不如李察的6磅騎兵炮

    李察的6磅騎兵炮比奧斯曼帝國當初遠征時遺留下來的火炮還要先進,更不用說連奧斯曼帝國都不如的馬拉特聯盟了。

    10萬氣運幣李察拿出5萬全都用來招募近衛軍步兵,招募了4萬近衛軍,加上原本的兩萬七千人近衛軍軍團的數量提升到6萬七千

    隨後用一萬氣運幣兌換了一支5000人的槍騎兵隊伍,作爲衝擊騎兵使用。

    13800氣運幣兌換了6900人龍騎兵隊伍,作爲萬金油部隊使用。

    在印度次大陸可是有大片平原地帶的,沒有足夠的騎兵部隊近衛軍再能打也會很喫力。

    還有一萬氣運幣兌換了8000名獵兵,這是李察在吸取了山地戰的經驗後做下的決定。

    李察發現在山地戰中,近衛軍步兵的表現並不是很令人滿意,因爲近衛軍步兵使用的都是滑膛槍,雖然都是高質量的滑膛槍,但終歸是無法跟前裝線膛槍比精度的。

    在地形複雜,無法發起大規模集羣刺刀衝鋒的地帶,近衛軍的勇武和強大的肉搏能力往往很難發揮出來,排槍的威力也會被複雜的地形大大削弱。

    這時候就需要一支以精準射殺敵人的部隊來彌補不足了。

    所以,李察花費一萬氣運幣兌換了8000名獵兵,專門當作山地叢林兵種使用

    獵兵本身就是獵人出身,在複雜的環境中非常熟悉,他們的隱蔽能力和槍法足以保證大面積殺傷敵人取得勝利。

    李察還留了5萬氣運幣保底,一旦前方戰事不順這5萬氣運幣就可以用來救急。

    至於海軍方面,至少要等到下一年李察纔有餘錢去招募兌換。

    擴軍完成後,李察帶着6萬多近衛軍步兵7000人留在東南亞半島鎮守,600輕騎兵斥候,5000槍騎兵,6900龍騎兵,40門六英寸榴彈炮,30門騎兵炮浩浩蕩蕩向孟加拉地區進發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還有兩門慢騰騰的20磅獨角獸攻城炮在後方跟進,專門用來進攻要塞堡壘使用。

    李察的大軍對馬拉特聯盟是一次災難性的降臨。

    除了系統核心主力外,李察還從東南亞半島徵召了超過20萬男性青壯。

    差不多將東南亞半島的男性青年搜刮一空

    這些青壯有的被當作炮灰,有的則是後勤民夫,供應大軍的苦力都落在這些青壯肩頭。

    因此,明軍對外號稱是30萬大軍

    這對於喜歡用人海戰術的馬拉特聯盟而言也是一個恐怖的數字

    明軍先鋒部隊很快與孟加拉地區的土邦聯軍主力交手,雙方僅僅交戰不到一天,實際接火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,裝備落後,士氣低迷,組織力低下的孟加拉土邦聯軍就土崩瓦解

    號稱十萬大軍的孟加拉土邦聯軍被明軍追殺的全軍覆沒,陣亡不超過5000人,俘虜達到八萬多

    隨後,這些俘虜成爲了新的炮灰僕從軍,原本來自東南亞半島的土著們終於有人可以壓迫了

    就這樣,明軍迅速推翻了孟加拉王公在當地的統治,掀翻了上層建築後,在孟加拉開始按照明國的方式建立行政統治。

    同時開始打壓排擠馬拉特聯盟的精神根基婆羅門教

    在這個時代,佛教在印度次大陸並不是主流,奧斯曼帝國的新月教佔據了印度次大陸北方的民衆陣地,婆羅門教則統治了印度次大陸中部和南部,至於佛教不過是排列第三的教派。

    之所以佛教能發展起來,主要是因爲佛教講究的輪迴轉世說非常利於土邦王公的統治。

    說白了,佛教的宗旨就是讓底層人民任命,讓他們相信命運是無法改變的,你生在底層家庭就要一輩子受苦受難,任何試圖改變的方式都會遭到打擊,這輩子受苦多了,下輩子就能投胎一個好人家

    這種宗教思想跟婆羅門教並不衝突,當然會收到印度王公們的歡迎

    如果底層人種都任命被上層權貴剝削,豈不是就國泰民安了

    統治階級最喜歡的老百姓不就是任命沒有上進心的那一類麼

    要是下面的老百姓個個都想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,那可就壞事了

    佛教的思想就是教育人們信命,將人一生的成就都歸結於出生時的身份

    手機用戶請瀏覽 csw. 閱讀,更優質的閱讀體驗,書架與電腦版同步。

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