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燈
護眼
简体
第五卷 百舸爭流 第十一章 菩薩心腸
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章
    徐光啓問李易的見解,李易侃侃而談:“我覺得種地是一門大學問,研究這門學問的我姑且叫農學家吧,這門學問知易行難。品書網 .說它簡單,是因爲拋開不可控制的天時以外,不過是三個要點而已。”

    徐光厚也是種地行家,詫異的問:“三個?哪三個?”

    李易道:“第一:選擇合適的物種。每一地區,因爲氣候土壤等原因,只有一些特定物種適合這個地區。作爲農學家,應該選出合適的物種。如我在遼東,大力推廣種植玉米、高粱、土豆。這幾個物種,適合遼東環境。結果今年高粱畝產600斤,玉米畝產應該在800到1000斤,土豆種了接近20萬畝,畝產4000多斤。”

    “大面積種植,還這樣高的產量?”徐家人都是行家,如果小塊種植,好好打理,產量高些正常,大量種植還這樣高產量很不容易。

    李易道:“玉米和土豆都是來自東海彼岸,一個叫美洲的地方,被一個叫哥倫布的航海家發現,帶到我們西方佛朗機那些國家種植,收成很好,又傳入我大明。現在在遼東找到了合適的環境,這是選擇物種的問題。農民沒辦法出去尋找物種,農學家有這個責任。”

    徐光厚道:“哥倫布是西方人,怎麼能到我們東方?”

    李易道:“西方早有學說,認爲咱們居住的大地是圓的。哥倫布的打算是從西方一直向西走,最後到達我們東方。”

    徐光厚道:“那他們到達東方了嗎?”

    李易道:“他沒有完成這個壯舉,是另一個航海家麥哲倫完成了這個壯舉。”

    陸紹珩道:“地是圓的?這太不可思議了。”

    徐光啓道:“我聽教友利瑪竇說過這個事,天地之大,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啊。”接着問李易道:“少師說的這是第一。那第二呢?”

    李易接着說道:“第二點是選定作物後,優選種子,而且能培養出更好的種子。”

    徐光厚道:“少師說的是挑選籽粒飽滿的種子?”

    李易道:“不僅如此,還要培育。2000年前左丘明說過:男女同姓,其生不蕃。近親結婚的人會出現問題,作物也如此。遼東玉米,反覆用本地玉米做種子,會退化,產量會降低。”

    徐光啓道:“這個時候,把河北的種子拿過去好些?”

    李易道:“還有更好的辦法,讓他們不同地區的作物結婚。”

    大家都驚訝:“作物也能結婚?”

    徐光啓思索道:“少師說的是用不同地區的作物授粉?”

    這個時代,徐光啓這樣的達人,已經懂了授粉的意義。

    李易點頭道:“正是。”

    徐光啓道:“不瞞少師,這個我也有發現。不過我最近正在琢磨水稻,花和籽粒在一起,這不沒辦法了?水稻咱們種了幾千年,吃了幾千年,這個難道也有辦法?”

    李易道:“有!”

    “啊?”徐光啓變了臉色。前面李易說的,他基本也理解,有些東西甚至寫入自己書,可是水稻這個東西雌雄同蕊,這個李易也能說出子醜卯酉,這纔是天才呢。

    李易道:“在一些水稻發源地,如湖南,瓊州,還有野生稻種,發育不完全的,雄花花粉沒能力自身授粉的,這樣水稻找到是寶貝。給它們找到高產的水稻授粉,是高產水稻。找到抗旱的授粉,是抗旱水稻。”

    李易說的這些,都是學課本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做法,說出來簡單,可是袁隆平卻是幾十年才搞出這個東西。

    徐光啓很是疑惑,自己研究這麼多年,沒搞明白的東西,爲什麼李易會明白?琢磨了半晌,站起對李易施禮道:“下官受教了。聽君一席話,勝讀十年書,不外如此。人傳公子大才,我還有懷疑,今日一見,公子遠勝傳聞。”

    李易搖手道:“不過道聽途說而已,真正去做,還得靠您這樣的大學者。”

    徐光啓道:“不知第三是什麼?”

    李易道:“莊稼一枝花,全靠糞當家。種地許多人知道糞,卻不知道該什麼糞。這是農學家需要研究的。

    如我在新襄種土豆,獲得畝產7000斤高產。什麼原因呢?一是地是沙土地,卻靠近滹沱河,很溼潤。正合土豆的要求。二是頭一年深耕了土地,把地裏害蟲曬死凍死。三是我用了農家竈坑的草木灰和羊糞做肥料,這才獲得的高產。

    這草木灰和羊糞,是土豆需要的肥料。但是你把草木灰給玉米,不行。什麼作物施什麼肥,也是農學家最需要研究的重要學問。”

    徐光啓道:“種地有迎茬和重茬,是一塊地不能連續種一種作物,是不是地本身的肥料不夠呢?”

    李易道:“正是,如果給這地補足這種作物需要的養分,那麼連續種也無所謂了。”

    徐光啓道:“原來如此。找到肥料也是農學家的責任啊。”

    李易道:“徐先生,大明不缺您一個官。大明百姓缺了您喫不飽飯。您的最大作用不在朝堂,在這些實用學科啊。”

    徐光啓道:“這些年我也在研究這些東西,但是一個人能力有限,資金有限。”

    李易道:“我來請先生,便是想先生主持一個科學院,您需要多少人,需要多少錢,都不是問題。咱們共同努力,能造福萬民,造福子孫後代,纔是真正的千秋大業。”

    徐光啓道:“萬萬想不到少師如此胸襟,徐某殘生肝腦塗地,也跟隨少師,做一番造福千秋的事業。”

    說完站起行禮,這是士爲知己者死的意思了,讓一個進士出身的人,放棄做官的理想,那是很難的。李易做到了,一方面是李易的胸襟見識,另一方面還是李易的財力物力,能給徐光啓一個施展抱負的舞臺。

    陸紹珩在旁邊聽得是雲裏霧裏。他可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標準讀書人,哪知道李易連種地都懂,佩服的五體投地。

    這晚的飲宴,賓主盡歡,等衆人都離去了,徐光啓對李易道:“少師要在江南開創局面,實屬不易,今天少師也看見了這些惡霸行徑,少師可有辦法立足江南?”

    李易道:“先生可有以教我?”

    徐光啓道:“我剛纔本想您交好高官,能不能整肅江南,可是轉而一想,癡人說夢罷了。連蘇州知府大人,都捱打受辱,險些喪命,依靠官吏,是不可能了。

    又想這軍隊出面,可一琢磨,如果軍隊出面能解決這個問題,不會幾十年遺禍至今了。這些人軍隊來了躲走,軍隊走了回來。真是沒有辦法。”

    陸紹珩道:“便是我們這些略有薄產的小戶,也是要交銀錢給他們保平安。大明不能保護自己子民,這世道亂象已呈。”

    徐光啓道:“國內如此,國外也是動盪不安。我屢次書,希望能研究西洋火器,抵禦遼東努爾哈赤和蒙元林丹汗,都石沉大海。虧得少師力挽狂瀾,邊境纔不再糜爛。”

    徐光啓的購買研究西洋火器,後世是被崇禎採用了的。可惜適得其反,大明從沒有把士兵當人看,不給足糧餉,結果使用西洋大炮的800人,逃到大清那邊去了,火炮真是犀利,打得大明土崩瓦解。

    這徐光啓也是好心做壞事的典型。

    李易道:“多行不義必自斃,我們且看着。”

    徐光啓失望道:“江南百姓看了幾十年了,又怎樣了?”

    李易道:“不是不報,時候未到,這回不用久等。”

    李易不說,徐光啓也不好細問,安排李易幾人安歇且不提。

    松江打行坐落在黃浦江畔,院落佔地3畝多,青磚圍牆高有4米,對開的朱漆大門,門口晝夜都有四名守衛。

    前院是演武場,兩側廂房是打行弟子歇息、刑訊所在。正房是議事大廳。後院是打行老大,大天王周英雄起居會客地方。

    今天議事大廳裏,人到的特別齊。六小帥坐首,下邊十三太保依次排開。

    午時候,六小帥的老三——活閻王陳遠南,扶着老爹,引着一幫海捱打的弟子,匆匆跑進大廳,報告了一個壞消息:“明天保安公司的李勝勇,要帶人拜山門。”

    拜山門本來是信衆拜廟門,表示虔誠。這幫派人帶人拜山門不是什麼好話,是踢館的意思了。

    李勝勇何許人也?別人不知,打行的人可太知道了。京師打行,200多人,硬被李勝勇挑了。現在李勝勇來了江南發展,現在雖然落腳南京,厲兵秣馬,早晚也會來這江南最富庶地方:蘇州和松江。而打行,勢必不能讓步,保安公司和打行的衝突,不過是早一天,晚一天罷了。

    周英雄細細查看了20多人的傷勢,都是跌打傷,都不算重。可是每人都是一擊倒地不起,還是在周圍幾十人圍攻下,出手一樣有分寸,這可了不得。周英雄自忖自己也未必做到這一點,這人可太鎮定了。

    難道這人是李勝勇?

    大家分析了一通,小諸葛吳生道:“我看不像,據說李勝勇彪悍絕倫,這個人是小巧手法,不是一個路子。”

    難道是李勝勇手下?幾人分析不出所以然來,索性抓重點,明天李勝勇來怎麼辦?

    小閻王陳遠南道:“兵來將擋水來土掩,我們集500弟兄,也未必怕了他。”

    小諸葛吳生道:“怕未必怕,可是李勝勇有漕幫和海運公司支持,雖然到江南不久,也不可小覷,從長計議的好。”

    周英雄沉思良久,猛然拍了一下桌子道:“李勝勇,只怕他不來!”

    /44/4ml更新最快的小說站!

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