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燈
護眼
简体
第七卷 誰主沉浮 四九章 別傳弟子(第1/2頁)
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頁
    羅茨是個軍事家,而且是優秀的軍事家。品書網 .他知道這個城市不會因爲觀看典禮停擺。那麼,在這裏有這樣多觀衆,還多是青壯觀衆,這個城市人口有多少人?

    如果按工作和休息的例31,這個城市青壯超過100萬人口。開荒團根本不用從別處徵兵,僅僅依靠這個城市,能和葡萄牙一個國家打個平分秋色。這個什麼開荒團,戰爭潛力可有些大。

    如果這個開荒團沒有野心最好,萬一有了野心,不要說對葡萄牙,對整個歐洲,都不是福音。

    戰艦離岸越來越近,羅茨死死盯着那一萬四千名戰士。

    這些人軍裝英姿颯爽。都是暗綠色帶斑點的衣服,前檐帽,牛皮腰帶。當初見到這種衣服,羅茨幾乎一眼知道了這衣服顏色適合隱蔽。歐洲喜歡用紅色做軍服,肯定更實用。

    不過這些不是羅茨關注的,羅茨最關注的是這些人背的步槍,按身體例,這些人背的步槍船這些戰士步槍更長一些。而且刺刀是摺疊在槍口的。

    羅茨特意留心了李勝智部下的刺刀,那是三棱刀,沒開刃,傷人靠的是突刺。

    這樣長的槍,再加刺刀,這距離和歐洲人用刀劍,肯定完勝。歐洲的刀劍太短了。刀劍長度過1米,很難施展。這槍加了刺刀,有一米三左右,看來,以後戰場的冷兵器發展方向,是這刺刀!

    還有開荒團完全放棄了盔甲,這是他們有了盔甲防不住的武器,對,是那個手榴彈!

    羅茨激靈靈打個冷顫,這手榴彈把他炸得丟盔卸甲,可是血的教訓,太可怕了。這個東西在軍陣近戰時候怎麼防?

    羅茨暗叫僥倖:自己很可能因禍得福,得到了這樣重要的情報,算被俘也是有了巨大收穫。完全可以學習到他們長處,來對付他們。

    不對啊,羅茨忽然警醒:不是說東方人很落後嗎?自己也在十幾年,親眼見到東方人的落後。爲什麼現在變成了要學習他們?難道東方人一夜間,軍事科技超過了葡萄牙?

    不可能!科技不是一夜間產生的。這個開荒團隱藏得太深。這樣藏頭露尾的軍隊,肯定別有用心,都不是好東西!虧得自己被俘,才發現了這個祕密!

    他還發現這隻軍隊不怕洋人,有一種蔑視一切軍隊的氣勢。一支東方軍隊,居然敢蔑視歐洲列強,還確實有蔑視列強的實力,這樣軍隊更可怕。

    自己必須爭取能回到葡萄牙,把這個情報帶回去。這事什麼都重要。

    岸的觀衆,這次迎接海外英雄那天,人數更多。

    有許多人來自全國各地,又以讀書人居多。

    普通百姓,能餬口不錯了,怎麼會有錢跨省旅遊?再說,也只有讀書人,才熱心時政。

    周英拼命歡呼,拼命跺腳,嗓子都有些嘶啞了,也不自覺。

    周英是長沙嶽麓書院的學子。這次,和同門師長以及師兄弟136人一起,從長沙順江而下,來到海觀禮。

    國古代有四大書院: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、湖南長沙嶽麓書院、江西九江白鹿洞書院、河南鄭州嵩陽書院。

    嶽麓書院,也是後世的湖南大學,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南嶽七十二峯之一嶽麓山腳。

    五代時期,智璇等二僧在嶽麓建屋辦學,形成書院的雛形。北宋潭州太守朱洞因襲擴建,創立嶽麓書院;宋真宗召見山長周式,賜“嶽麓書院”額,嶽麓書院此成爲全國四大書院之一。

    南宋時著名理學家張栻主教嶽麓,更加強了嶽麓書院在教育和學術的地位;公元1167年,大儒朱熹來訪,與張栻論學,開書院會講之先河,由此形成以“朱張之學”爲正宗的學術傳統。1275年元兵攻破長沙,嶽麓書院被付之一炬。幾百名學生參與戰鬥,城破後大多自殺殉國。

    能培養出以命殉國的學生,這樣的書院當然是關心時政的書院。而且嶽麓書院地處原腹地,正是國核心。天下學子匯聚這裏求學,更讓書院天下無兩。

    按說書院和開荒團是有嫌隙的。

    李易的老師,大明戶部尚書薛通,是嶽麓書院的精英弟子,是這個時代,嶽麓書院的一面旗幟。可是薛通選擇出賣弟子,獲取皇帝的恩寵,最終落了個身敗名裂。

    在這個事件裏,李易沒有什麼過錯,可是薛通讓書院蒙羞,天下士子,多有指責嶽麓書院的,怎麼不注重弟子的節操培養,見利忘義?

    這讓最注重弟子節操培養的嶽麓書院,百口莫辯,欲哭無淚。

    尤其是《華日報》後,掀起了辦報狂潮,經常有士子在各類報翻舊賬,提起薛通醜事,質疑嶽麓書院還有沒有資格,執原教育牛耳。薛通,成了書院的一塊傷疤。

    現在百川東流,李易以向陽義學的底子,在海新辦了黃浦軍校和青年幹部學院。這明顯同時走的軍政兩條路線。

    而且這兩個學校雖然是新辦,但是一來先聲奪人,黃浦軍校在校生已經過4000人,青年幹部學院也過了2000人。成爲國最大規模的學校。李易是這天下第一學校——黃浦軍校的校長,也是山長。

    嶽麓書院千年古校,在校生也不過幾百。爲什麼李易一下能辦出幾千人的大校,而且人數在持續增長?

    嶽麓書院的山長葉坤,仔細研究後,心裏瞭然:這李易是大樹蔭下好乘涼,無非在以利誘惑天下讀書人。

    讀書是爲了什麼?脫去美麗的外衣,其實是爲了做官。

    在大明,十年苦讀,許多人連個童生的資格都未必混得到,更不用說高舉人了。至於進士及第,那都屬於傳說的事。一府之地,十年八年出一個,那是燒高香了。

    可是算進士及第了,能做官嗎?非也。那還得進翰林院做個七品八品的編修一類閒職,慢慢熬。許多人熬了一生,連個縣級實官都當不到。

    可是李易的地盤,一窮二白,李川以七品知縣身份投靠李易,能火箭般躥升到正二品的一省之長。李川的同學故舊,許多人都是個窮酸秀才,甚至連個童生都沒混到,都跟着李川雞犬升天,得授實職知縣。臺灣一夜間,成了李川的天下。

    爲這事,李汝華曾經進諫過,可李易一笑置之。

    李汝華過後思慮再三,恍然大悟:李易的原則是槍桿子裏面出政權。臺灣最有權力的不是李川,是隱居幕後的臺灣警備團團長李勝江。算所有官職都被李川的親朋做了,李易想拿下李川,也是分分鐘的事。現在李易缺治政人才,缺的厲害,纔不怕犯這官員互相勾結的忌諱,直接讓李川自己打理臺灣了。

    估計用不了兩年,李易有了新的地盤,會把李川和他的親朋故舊,分流到各地爲官。李易真是好手段。

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