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燈
護眼
简体
第九卷 漢家煙塵 二四章 東天血月(第1/2頁)
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頁
    李易很滿意李勝信提出的這條陸路北進的路線。 .他已經決定,到遼陽的時候,必須好好收拾一下李勝信。

    啥?爲什麼李勝信有功還要被收拾?

    對了,收拾是必須的。很簡單,李易的邏輯和別人不一樣。

    你說你李勝信,還沒等翅膀硬呢,知道背後嘀嘀咕咕,敢說大師兄壞話了。這該不該罰?

    再說,大師兄是那小肚雞腸的人嗎?

    什麼時候,大師兄不是英明神武,寬宏大量的代名詞?

    這不好好收拾你一頓,你怎麼能長記性?

    好在李勝儉兄弟情深,知道李勝信有些處境不妙,早偷偷派了人通知李勝信:大師兄下一步是到百川鐵廠,師兄你好自爲之。

    李勝信榮登軍長寶座,當然要護着臉皮。大師兄責罰這些師弟,可是沒輕沒重的。自己可不能被別人看了笑話。

    聽說李鋕在百川鐵廠,李勝信大喜。

    陳曦是沒那面子,給自己求情。李鋕不一樣。

    自己小心伺候着,大師兄和李鋕一談大事,很可能忘了責罰自己這個事。

    畢竟大師兄是出了名的記性不好。經常大張旗鼓的說責罰誰,最終有什麼事一衝,忘得一乾二淨了。當然,哪個二貨師兄弟,再去主動挑地溝除外。

    所以李勝信得知大師兄行蹤這個內部消息,自然姿態端正,直接跑百川鐵廠來界迎了。

    果然,李易到了百川鐵廠,和李鋕暢談起來,忘了他這碼事。

    李鋕靠在太師椅,對李易道:“我們浙江縉雲李家,和你們山西新襄李家,都是唐朝太宗一脈。千年以降,終於又出了李易你這個才,李家之幸,天下之幸啊。”

    有句話叫窮在街頭無人問,富在深山有遠親。李鋕是浙江縉雲人,和山西新襄天南地北,不耽誤藉助幾百年前的古人,扯親屬關係。

    李易俯身爲李鋕續茶,道:“小子何德何能,您這樣誇獎,愧不敢當。”

    李鋕笑道:“當得,當得!我這一生,也算位極人臣。自問做事雖然問心無愧,終老回頭,卻發現一生大半時間在朝廷爭來鬥去,說起利國利民,卻一事無成。如今來日無多,我這一次見你,也許是永訣。”

    李易注視着李鋕道:“世伯身體康健,何出此言?”

    聞絃歌而知雅意,李鋕身體康健,還能千里奔波。既然如此說話,肯定是有下的。李易當然要配合一下。

    李鋕搖頭道:“自家知道自家事,我今年自覺氣脈漸弱,這是血氣枯竭之兆。不說它,不說它!”說着揮揮手,彷彿揮走了煩惱。又接着道:“我今次帶來兩個人,且讓他們進來。”

    從客廳外走進了兩個人,李易見這兩人,都三十多歲,舉止沉穩,給李易行了禮,站在一邊。

    李鋕指着兩人,對李易道:“這兩個孩子都是我孫兒輩,一個叫李坤,一個叫李堅。都是科舉出身,在刑部任職。無論學識才幹,都是我李鋕後輩裏最出色的。如今,李易你的事業如日天,方興未艾,我讓他們辭了官職,到你這裏輔佐。你的天下,是咱李家天下。如今地域廣大,黎民千萬,雖然法以簡爲好,卻不可無。這兩人精於刑名法令,想來可以對你有所臂助。”

    李易站起,對李鋕行禮道:“世伯,您這可是雪送炭。我如今急缺精通律法的人才。”

    李易這話可不是客套。他的地盤已經不小,人口也不少,可是無法可依。一直是糊塗廟糊塗神,一步步向前混日子。表面看,治下百姓都是大明百姓,自當遵守大明律例。可是大明律例幾百年來,名目繁多。不要說普通百姓,是這些官員,想治罪也得隨時翻找大明律。李易真的迫切想推出簡明的律法。

    更何況世易時移,原來的律法根本不適應李易這些省份的現狀。

    現在各地移民,幾乎都是自治模式,短時間不會出什麼問題,時間長了,那些大地主權力可有些過頭,這可不妙。

    李鋕早看出李易的短板,向李易推薦人才,可不僅是摻沙子,也真有爲李易解憂的意思。

    李易對李堅、李坤揖讓道:“兩位趕緊請坐。”

    兩人都落了座,李易對二人道:“我們的屬地,南在南海,北在北海,東在臺灣。地理不同,不知這法當如何設置?”

    二人對視一眼,知道這是當場考試了。

    李堅道:“司令,雖然地理不同,但人心思穩,必須有法可依。百姓所慮者,無外乎身心財產。如何立法,也無外乎是法外無法,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而已。大明苛刑峻法,連篇累牘,到今天反倒律令不達,鋌而走險者越來越多。只因爲執法犯法,行下效,結果官官相護,法律形同虛設。雖有御史等監督之職,也無能爲力。我以爲:以公心立法,以公心監督,久而久之,天下必大治。”

    李易看向李坤道:“不知李坤兄以爲如何?”

    李坤道:“我以爲司令的高薪養廉,切時弊。大明的低薪,迫使官員不貪不得活。只有在高薪前提下,纔可以說得出人人自律幾個字。法也才得以推行無礙。”

    李易含笑點頭。

    他的所謂考試,只是配合李鋕,走個過場。這些官面章,科舉出身的,哪個不能做得花團錦繡?是否有真才實學,還需要歷練後再說。

    白居易有詩:“贈君一法決狐疑,不用鑽龜與祝蓍。試玉要燒三日滿,辨材須待七年期。”雖然辨別人才,不一定需要七年,可是必要的鍛鍊還是必須的。

    李易道:“李堅,你留在遼東,先幫助王蹇省長,署理司法,治理遼東府縣。以二年爲期,以觀後效如何?”

    李堅站起施禮道:“多謝司令信任,二年後,遼東必路不拾遺,成大治之地。非是我自吹自擂,實在是遼東物阜民豐,府縣健全,軍隊退役的警察又夠用。這樣條件,如果做不出成績,愧對尊長栽培了。”

    王蹇是一省之長,二品大員。輔佐王蹇司法事宜,那至少是三品官了。一步登天,李堅當然高興。

    李易對李坤道:“現在海的刑部尚書是李勝,你去協助他,正可以實踐你高薪養廉的思想。也爲將來推出我們自己的法律做準備。”

    李坤也趕緊施禮致謝。

    輔佐刑部尚書,那當然是侍郎一級。也是三品顯要,自然要謝。

    李堅、李坤論年齡,都大過李易一輪有餘。可是李鋕稱呼李易爲侄,他們卻是李鋕孫兒輩的,只能矮身了。

    好在李易地位實在太高,行禮致敬,也不算辱沒他們。

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