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燈
護眼
简体
第九卷 漢家煙塵 三四章 未雨綢繆
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章
    三月末,光海君總算鬆了一口氣:開荒團的海軍只留下李勝石一個師,鎮守慶尚道。!其餘部隊,趕赴天津進行什麼移民去了。

    潛伏在大明的細作回報:天津已經成了難民的大本營。開荒團二十多萬海軍,分批載着百姓,向北方移民。

    光海君現在明白了,李易有軟肋。他的軟肋是大明苦難的百姓。

    據說李易這個人少年有志,要讓華夏窮百姓都能溫飽。

    按理說,這不過是讀書人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濟天下的翻版,沒什麼。

    可是自古以來,讀書人有幾個人把這話當真的?都不過是說說而已。一旦飛黃騰達了,自己嬌妻美妾,夜夜笙歌夠了。早忘了什麼兼濟天下。

    李易這個人年少無知,他居然當真了。

    大明人多地少,他想出個移民的辦法。可是天下之大,都是有主之地,哪個國家能答應讓他移民?

    爲了解決這個難題,他居然自己搞出一個開荒團,扛着槍到別的國家去開荒。

    養兵需要錢,移民需要錢,一分錢憋倒英雄漢。可是這李易沒被錢憋倒,因爲李易這個人不是英雄,這個人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混蛋。

    難爲他居然想出了把災民賣錢的法子。那些對土地孜孜以求的大明富翁,紛紛解囊,金銀流水一樣的進了李易的腰包。

    天下人估計都認爲,李易是個貪得無厭、腦袋鑽進錢眼兒的傢伙。可在這個時候,大明黃河決堤,千萬災民嚎哭輾轉。李易突然宣佈,自己一力承擔這些災民未來的生活。

    千萬災民,光海君想想這個數字都可怕。

    朝鮮全國人口,不過是300多萬。大明怪不得日子過得艱難,這是人口太多了。大明人太能生孩子了!

    不對,不對!是大明承平200多年,沒有戰亂,算是打仗,也是國門之外的事。這200多年休養生息,自然繁衍出了大量人口,造成了人口高速增長。

    安南、朝鮮爲什麼人口這麼少?根本原因是戰亂。

    看看安南,幾個小國互相攻伐,無一日不在打仗。還得承受周邊國家的侵擾,尤其是大明,每隔幾十年,幾乎出兵一次。

    自己這個國家更慘。契丹人殺進來,攻破國都,全國人口少了一半。將養些年,日本人又殺過來,攻破國都,人口又少一半。

    也不知道誰大放厥詞:小國好,小國日子好過,經濟發展得快。真是站着說話不腰疼。小國是韭菜,你長高了,總有人過來收割的。彈丸之地,根本無力抵抗人家的收割。這是小國的悲哀。

    光海君如果把這個想法和李易說一說,估計李易會大表贊同。

    後世有許多小國,日子過得很好。如科威特,太富有了,是沙漠珍珠。伊拉克立刻去收割了。當然,伊拉克也立刻被美國收割了。

    那些亞洲西部的石油出產國,哪個不富?哪個過好日子了?是因爲國家太小。一個小國,得忍受被收割的痛苦。這是所有小國的悲哀。

    所以有些人總以爲小國經濟發展快,人民日子好過,真是一個好笑的錯誤。

    因爲這個推斷必須有個前提,那是世界和平,經濟向好,可是這個世界有多少時間處於這種情況?

    不說一旦有了戰爭,小國都是最先覆滅,是有個經濟滑坡,大國也要傾軋那些小國。算那些小國再富有,因爲經濟體量小,產業單一,隨便人家搞一搞事情,是一片狼藉。

    所以大國有大國的難處,小國有小國的悲哀。如今光海君的悲哀,是小國的悲哀。

    不過,他發現大明的千萬災民,給了他一個機會。

    慶尚道是萬萬丟不得的。這不僅僅因爲慶尚道是魚米鄉,國家要依靠這個地方的物產過日子。也不僅僅因爲他的反對派蠢蠢欲動,準備借他失地這一條,大做章。而是因爲開荒團一旦有了慶尚道,有了佔領朝鮮的基地。

    既得隴復望蜀,人心如此,李易這個野心狼更會如此。

    光海君敢斷言:丟了慶尚道,不出兩年,緊鄰的全羅道會被割走。接着失去的是忠清道,江原道,直到朝鮮全境淪陷。

    慶尚道不能丟!

    既然李易撤走大軍,專注移民,那給了自己一個機會,一個奪回慶尚道的機會。

    至於以後,李易會不會捲土重來,那另當別論。火燒眉毛還是顧眼前。

    渡過這一難關,他會聯絡日本、後金、蒙元、甚至大明,對李易施壓,最多給他些別的好處,力爭國土不失。

    既然李易不會攻擊漢城,光海君決定御駕親征。想當年抗日戰爭的時候,他的父皇是御駕親征,現在輪到自己了。可是他的這個決定剛一提出,在朝堂引起了激烈反對,吵了半天,也沒出結果。

    當晚他的叔叔李賢,入宮求見光海君。

    李賢他大八歲,今年五十二了,一直是他的堅決支持者。光海君多年來沒少得李賢臂助。自然不敢怠慢,立刻把李賢請了進來。

    李賢半生戎馬,尤其是對日作戰,幾乎總是身臨前線,在軍素有威望。

    互相見過禮,李賢也不寒暄,開門見山道:“陛下,雖然當年您父皇曾經御駕親征,可此一時彼一時,您今天可離不得漢城。”

    光海君再次爲李賢續茶,李賢慌忙謙讓。這叔侄密談的是軍國大事,室內沒有留下伺候的人。

    光海君道:“六叔,保家衛國,人人有責。我雖然貴爲皇胄,可也退縮不得。”

    李賢道:“當年我哥哥親臨戰場,那是下一心,後顧無憂。您不一樣,雖然您已經在位多年,可是總有宵小覬覦皇位,萬一離開京城,後方起了變故,我朝鮮不攻自破,馬是內戰不休了。您御駕親征,貽害無窮。”

    光海君道:“六叔,您這樣一說,我也有些爲難。這次反攻慶尚道,需要多方動員,幾道大軍,互不統屬,陳允能調動了哪一個?”

    李賢放下茶杯,決然道:“我去!我的封號是忠王,正是需要我盡忠的時候。”

    光海君動容道:“六叔,您已經半百了,不復壯年,年齡不饒人。讓您再受奔波之苦,我於心何忍。”

    李賢搖頭道:“國家風雨飄搖,身爲皇室,更應該爲國分憂,鞠躬盡瘁,死而後已。”

    光海君趕緊制止道:“六叔切不可說不吉利的話。您如果出征,我便放心了。您便以督軍身份,總督慶尚道戰事。陳允素來知兵,熟悉慶尚道地理,依然着他統帥各軍。”

    李賢道:“陛下既然允了微臣請求,還請陛下答應再撥派兩個人給我,可竟全功。”

    光海君慨然道:“六叔想用哪個,儘管說。”

    李賢道:“第一個是您大內侍衛營都統李梁。他可是我們皇室最出色的後輩,該出去歷練歷練了。”

    光海君道:“論起來李梁是我侄兒輩,真的是我們李家最出色的子弟。記得他16歲那年,參加軍大,力可舉鼎,一條點鋼槍,無人能敵,勇冠三軍。總放在我侍衛營雪藏,也不是路數。讓他跟你歷練一番,以後做個一方總兵,綽綽有餘。”

    李賢點頭道:“李梁今年才26歲,最難得的,是他雖然武藝高強,但是不驕不躁,舉止穩重,作爲武將,是難得的璞玉。如今這個年齡,正是積累戰功的時候。不然以後位,如何服衆?”

    “六叔您能帶契李梁,也是他的一番造化,讓他跟你去吧。”光海君暗思不知李梁拿了什麼好處,居然能讓李賢替他說話。不過李梁確實武藝出衆。唯纔是舉,不避親疏,也說得過去。他繼續問李賢道:“不知您說的另一個人是哪個?”

    李賢道:“申桂!”

    光海君皺眉道:“申桂?!”

    申桂是朝鮮第一的神箭手,有百步穿楊之能。可這人桀驁不馴,調入哪個部隊,最終都被趕出。最惡劣的一次,是他在平安道,和總兵起了衝突,竟然一箭洞穿了總兵的大腿。

    當時總兵可是穿了護腿甲的,可見這一箭力度何等驚人。射完後,這申桂居然揚言,不看在陛下面子,不能便宜這個總兵。

    雖然事後調查,這個總兵也多有不是,可是襲擊主將,還是死罪。

    不過李賢當時覺得人才難得,極力維護,最終重責了幾十板子,留在漢城部隊裏,降職爲普通士兵。改爲專職教練箭術的差事。

    雖然沒了官職,這申桂倒開心起來,每天無拘無束,倒也不再招惹事端。

    光海君有些擔心,對李賢道:“六叔,申桂可不太聽話。”

    李賢道:“此人自負藝業驚人,不服管束是有的。不過外敵當前,料也不會不識大體。如今共赴國難,正是用人之際,希望陛下不計前嫌,讓他能前線立功。我看他這幾年,倒是頗有悔改之意。”

    光海君點頭道:“好,依六叔。您對他有救命之恩,料他也能知恩圖報。讓他護着您吧。我也放心些。”

    李賢問道:“不知陛下打算怎麼調度大軍?”

    光海君道:“此一戰,關乎國家命脈。務必要讓天下人都知道,大明開荒團不過是紙老虎,打出我們的威風,才能激發各國反抗之心。我打算調漢城精銳兩萬,各道勤王精銳兩萬,共四萬兵馬,隨六叔前往慶尚道。爭取一戰徹底覆滅開荒團那一個師,六叔您看如何?”

    /44/4ml更新最快的小說站!

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