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燈
護眼
简体
第十卷 吳鉤在握 一二一 鄭家決策
上一章 書架 目錄 存書籤 下一章
    陸紹珩站在報社門口,看着浩浩蕩蕩走過的學生、教師,他在人流看到了嶽麓書院的山長葉坤,白鹿書院的山長齊雲,還有嵩陽書院的山長趙處一。 .這些皓首窮經的大儒,居然會有和年輕人一樣的熱情,真讓陸紹珩大跌眼鏡。

    陸紹珩任何人都歡迎這些人到海。海是經濟畸形發達,化底蘊不夠,本來他們報社每天都要派記者四處約稿,現在不一樣了,各大書院山長和飽學大儒,涌入海後帶來的是——化大戰,對,不是繁榮是大戰。

    齊雲這些人都是指點江山的人物,現在看報紙許多言論都不順眼,自然要發聲以正視聽。

    哪曾想海報紙多數都是年輕人辦的,投稿的也都是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傢伙,你誰啊?憑什麼跟我們指手畫腳?大儒?大儒多少錢一斤?那些老掉牙的落伍思想還想到咱大海嘚瑟?啊呸!

    結果可想而知,新舊思想來個火星撞地球。

    雖然原來也有一些飽學之士和這些年輕人論戰過,可分量不夠,底氣不足,沒有這些人聲大,最終都被壓了下去。

    齊雲這些人不一樣,理論基礎身後,擁躉者衆多,絲毫不弱於這些年輕人。

    海已經形成了以張岱爲首的青年派,以馮夢龍、凌濛初爲首的藝派,以科學院工學院爲首的科學派,如今突然飽學大儒如過江之鯽涌入,這些人哪個不是著書立說的人物?一時間各抒己見,這一下熱鬧了,海成了各家學問大講堂。

    論戰最受益的還是報社。

    所有這些報社,最開始幾乎都是賠錢的。如陸紹珩,他辦報之初節衣縮食,生怕造成浪費,多給李易破費。可華日報很快覆蓋了江南各大城市,印數不停增加,逐漸開始盈利了。

    可是隨着內容豐富,版面增加,陸紹珩發現稿件供不應求。這不應該啊,海化名人在逐漸增多啊。

    很快他明白過來,化名人是增多了,可是報社猶如雨後春筍,不停的冒出來,這些稿件被分流了。於是華日報又進入稿荒時代。這回陸紹珩可不愁稿件了。這些人在報吵得臉紅脖子粗,恨不得所有版面都是自己的纔好。

    崔芸有些措手不及。她哪料得會出現這樣複雜的局面?這亂象是管還是不管呢?眼看開荒團的華日報也陷進去了,她也拿不定主意。到後來不得不把化界的陸紹珩這些人召集起來研討對策。

    這些人以前經常聽李易講話,有人提出李易曾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。崔芸終於有了主意:只要立場不是明顯與開荒團爲敵,任它去吧。

    事實國的書生還是有氣節的居多,不然投筆從戎也不會成爲褒義詞。爭來議去,還是沒出什麼大格,只是這些山門有幾家也辦起了自己的報紙。

    這也是被逼的沒法,想發出自己的聲音還受制於報紙版面,有錢的讀書人多了去了,還差這幾個辦報的錢嗎?這回咱想說啥說啥。

    可惜書生是書生。你印刷報紙容易,得有人看啊,算你不收錢白送,也得看有沒有人買賬。絕大多數山門的報紙還是印數越來越少,淪落成內部讀物了。再後,成了學校的期刊。

    這些學校獲得無數人叫好,只有李汝華不開心。這搞教育太費錢了。如今移民需要錢,科學院工學院需要錢,軍隊需要錢,這又出來一個燒錢大戶學校,而且是持續燒錢大戶,能不讓他着急火?

    現在李汝華迫切期待李易回來,用點金手再變出大筆錢來,不然他可真有些捉襟見肘了。尤其最近市面貨物價格普遍下滑,別人高興,李汝華這個經濟學家恐慌。他知道開荒團布匹、鋼鐵、水泥等大宗商品產量越來越高,社會流動資金不足,這樣下去,肯定會引起經濟蕭條。

    這個時代錢幣和後世不一樣。

    後世物資豐富了,國家開動印鈔機,刷刷刷紙幣滿天飛。只要控制住不要引起大規模通貨膨脹形勢一派大好。

    這個時代沒有紙幣,都是金銀銅這些硬通貨在市場流通,物資豐富了,貨幣量跟不來,會嚴重影響商品流通,造成大麻煩。

    李勝廣從海外送回了大筆金銀救了急,可也是救了急,誰也沒料到突然出現海紡織廠這樣龐然大物,也料不到水泥和鋼鐵這樣吞金怪獸出現了,社會流通產品和貨幣又出現了不對等。

    現在急需的是向社會投入大筆資金,但是資金從哪來?

    李易離開海的時候,留下了一個聚寶盆,那是海房地產。本來這房地產開發,是可以吸納富人資金,讓開荒團經濟危機緩解的。偏偏李易又劃出大片土地建設學校和什麼公園,而且讓崔芸控制土地投入量,這限制了海在房地產形勢一派大好下掘金能力。

    現在李易還有什麼點金手能盤活當前局面?李汝華每天都祈禱北方戰事儘早結束。總司令不是說過:發展纔是硬道理嗎?開荒團需要積蓄力量,需要緩一緩腳步了。

    再這樣下去,經濟千瘡百孔,軍事再強大,也會出大問題。

    樹欲靜而風不止。想緩緩腳步的除了李汝華還真沒有幾個。軍事家看到了鋼鐵在未來的應用,許多有眼光的商人,更是把目光聚焦到鋼鐵廠,尤其是福建鋼鐵廠。

    福建生產的閩鐵赫赫有名,原來一直高居鐵業龍頭位置。只是遼東鋼鐵業爆發,才讓閩鐵地位一落千丈。資本開始涌向閩鐵的原因,是商人們覺得近水樓臺先得月,畢竟開荒團最大的造船廠在福建,閩鐵優異的質量,肯定會在鋼鐵造船業分得一杯羹。

    可惜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,一夜間福建鋼鐵業身價暴漲,已經不是一般人高攀得起的了。有些先知先覺的分了一杯羹,後知後覺的只能望着高價興嘆了。

    有人笑有人哭。從遼東鋼鐵業退出的商人,都已經悔青了腸子。尤其是遼東原來最大的百川鐵廠創始人鄭百川,完全要發瘋了。

    現在鋼鐵業水漲船高,這個時候李易又推波助瀾,居然下令修改遼東鋼鐵業准入制度,短期遼東鋼鐵行業不再招商引資,原來工廠礦山擴大再生產也受到限制。

    李易的立足點更高,他知道開荒團的鋼鐵很廉價,很可能讓其他國家打起走私的心思。他必須把價格推起來,推到和其他國家差不多,或者高於其他國家。因爲他馬要修鐵路,這可是造船更能消耗鋼鐵的東西,絕大多數人還不知道這裏的奧妙。

    可消息靈通的商人多的是,眼看鐵路鋪設和鋼鐵戰艦的製造都要用鐵,每個人都看明白了,遼東鐵廠市值會打着旋漲。鋼鐵行業的輝煌期到來了!這讓鄭家怎麼能不鬱悶,他們倒在黎明前的黑暗裏。不僅賠錢甩賣了鐵廠礦山,還被陳曦處罰了大筆違約金。

    鄭家召開家族會議,會都是對鄭百川的斥責批判。幾個族裏老傢伙,倚老賣老,居然掄着柺杖來打鄭百川這個敗家子。

    鄭百川捱了幾下,頭破血流。他雖然能躲開這些老傢伙棍棒,可是他不想躲。

    如果鐵廠不丟,那是百年基業。家族可以靠這個生意,延續百年興盛。現在一切都完了,都完了!

    一將無能累死千軍,他看不到鋼鐵業會有這樣輝煌的前景,壯士斷腕斬去了這個賠錢的無底洞。哪曾想斬的是一頭金牛。他的心痛遠遠超過身體的痛苦。

    鄭家是大家族。這樣龐大的家族必須有穩定的收益。鄭家在江南有大片土地,本來土地的收入是最穩定的。可這兩年江南人口大量向海和海周邊匯聚。遼東的糧食價格低廉,直接涌入海市場,沖垮了江南數十年穩定的糧食價格,一降再降。而且由於江南人口外流,僱工價格大漲,鄭家土地方面的收入不要說帶給家族利潤,能維持不虧已經不容易了。

    本來鄭家還有日進斗金的幾家紡織廠,這些工廠也在海紡織廠的擠壓下舉步維艱。這樣底蘊深厚的家族,突然間陷入了困境。

    鄭家家族會議用了一天時間痛罵開荒團,痛罵李易,痛罵陳曦和海紡織的廠長周長興。

    吵過了,鬧過了,罵過了,還是要研究正題:鄭家要怎樣才能走出困局?

    研究來研究去,忽然與會者發現:大明所有生意都走向下坡路。包括原來一本萬利的向蒙古和後金走私。

    再一細思,走下坡路的不僅是生意,大明這個國家都包括在內,也一天天日益窘迫。

    反過來,這兩年新興了許多大富豪,無一不是在開荒團那得到好處。是鄭家,如果不賣了鐵廠,也會在開荒團那賺的盆滿鉢滿,這有意思了。

    討論許久大家居然得出一個結論:想發家,必須把自己掛靠在開荒團的戰車。

    可是鄭家和開荒團有仇,這仇是幾百萬兩銀子,沉甸甸的,怎麼化解?

    鄭家吵了幾天,最終還是無奈的得出一個辦法:派人去海盯着,重新找賺錢門路。

    那麼誰去海呢?思來想去,雖然鄭百川做了糊塗事,可這事還必須是鄭百川去。畢竟不得不承認:鄭百川當初決定到遼東開鐵廠是對的,錯的只是他沒頂住家族壓力,廉價賣了鐵廠。

    /44/4ml

目錄 存書籤 上一章 下一章